《辛亥大军阀》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阁biquxiaoshuo.com

被沈纲等几个人视为接班人的李挺中将自然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在提出了三十年代后期以及二战前中期提出战斗群概念,并和陆军的几个老牌装甲将领比如左刚,方大山等人呢一起完善了重装机械化部队的概念以及指挥战模式后,李挺就是再一次提出电子战的未来战争概念,并支持大力部队的电子相关设备的发展和建设。这里头不但有陆军的,更有空军和海军的相关电子战的发展。

在军方高层如此重视的时候,为电子战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电子干扰自然也是发展的比较迅速,空军已经是把大型的线电干扰设备搬上了b16轰炸机,依靠那超大功率的干扰机,这b16e电子战飞机在敌人上空飞一圈后,不但敌人的雷达变瞎子,更加能够直接干扰敌方的线电通讯。

而在赵临东进攻克查赫之前,为了掩护空军轰炸机群轰炸克查赫,空军就是出动了两架b16e电子干扰机,这两架电子干扰机所装备的干扰设备也不同,一个是用来干扰雷达的,而另外一架则是用来干扰线电通讯的。如此才出现了在中国进攻克查赫之后,美军方面线电通讯系统故障频繁的法有效联络的原因。

不过这线电干扰也不是什么神器,中国人,人家美国手里也不少,不过以往只有美国人和英国人干扰德国人的份,很少出现自己被敌人干扰的情况,不过即便前线的线电通讯被干扰了,但是美国人又不是没有电话,这有线电话打起来也花不了几分钟。

这年头,尽管线电通讯设备已经是各国陆军的标配,但是各国依旧非常重视战场有线电话通讯系系统。

很快,通过电话,克查赫的情况就是被回报到了美国陆军第九师的师部,美国的一大票军官们齐坐一堂,你一眼我一语,说什么的都有,现在说什么是不是已经开战了都是虚话,他们为前线的军官,对于开战与否的事情并没有决定权,就比如赵临东一样,他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开战,他只知道,他必须之行上峰的命令,在一个小时内拿下克查赫,其他事情都不是他所能够『插』手和关心的。

现在的美国陆军第九师师部里也是如此,他们不知道会不会开战,但是他们现在知道的是,他们动要是再晚一些,克查赫就得丢了,所以他们一边是向上级报告,一边也是命令第47团和第751坦克营紧急向克查赫增援,开不开战他们不知道,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打了再说!

其实不用第九师的命令,第47步兵团和第751坦克营已经是自行行动,并开始紧急向克查赫这个小镇进行增援了。

克查赫镇外,数辆高大的m4坦克正冒着淡淡的白烟向前,这四辆m4坦克属于第751坦克营的先遣部队,他们这刚抵达克查赫镇外呢,前方的一辆m4坦克突然就是急停了下来,而后就可以看见这辆m4坦克的炮塔正在急速旋转,为二战当中炮塔旋转速度最为出『色』的几款坦克之一,m4坦克的炮塔可以在数秒内就转向好几十度,然后把炮口对准了左方的一从低矮树林里。[

远方的那低矮树林,透过稀疏的灌木,依稀可以看见几个黑影正在慢慢放大,而一阵不同于m4坦克汽油发动机所发出来的声音也是从树林中传出,那是低沉而到声音在经验丰富的军人听来绝对可以瞬间就可以分辨的出来,那是属于中国陆军t18坦克的柴油发动机的声音。

数秒后,那低矮的灌木里可以看见有诸多的灌木被压倒,然后一辆涂着灰绿涂装坦克就是完全显出了身影,其明显比m4坦克大了一圈,和m4坦克身形高大不同,这款坦克高度比较低矮,其炮塔呈低矮的半卵形,炮塔上那是一门足足有五十倍身管的105毫米坦克炮。哪怕是不熟知各**事装备的普通人都能够认得出来,这应该是中国陆军的t15坦克或者是t18坦克,t15坦克和t18坦克虽然整体『性』能相差极大,但是外形上比较相像,普通人很容易弄错。但是在职业军人的眼中,却是一眼就能够认得出的来,这绝对是中国陆军里最新锐,同时也称得上是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现役坦克t18。

如果是对中国历代坦克有着极为了解,同时对中国最新坦克研发和装备也有着了解的人,就会从这辆t18坦克炮塔上的那挺通用机枪和炮塔两侧的几个小型火箭炮发『射』架就会认得出来,这是中国陆军去年年末才退出的第三种t18坦克改型,官方子型号为t18k。

中国的坦克发展,在进入了t15时代后,就已经基本定型,哪怕是t18坦克,也脱离不了t15坦克的基本设计理念影响,可以说从t15坦克开始,中国陆军装甲派口中的主战坦克概念就已经初步形成,而主战坦克的基本设计特征也是基本确定了下来,比如炮塔采用半卵形一体化铸造炮塔,采用火炮垂稳装置,坦克炮采用105毫米口径的长身管线膛炮。后续的t18坦克虽然重量更重,防护能力更强,机动力也因为采用高达七百匹马力的sv700柴油机而大幅度提升,但是基本设计理念和t15并没有根本『性』的差别。两者的差别就和t9坦克和t12坦克一样,所以很多人把t9坦克和t12坦克混为一谈,称之为t9\12坦克,同样的不少人也把t15坦克和t18坦克当做同一个系列看待,不少人都是直接称呼为t15\18系列坦克的。

毫不客气的说,t15\18系列坦克的整体『性』能在各国现役坦克里绝对的世界第一,而中国陆军的坦克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引领世界『潮』流的,三十年代的t9系列坦克让各国绞尽脑汁,为了对抗中国的t9\12系列坦克,苏俄发展了t34坦克,美国发展的m4坦克。同一时期发展起来的还有德国的4号坦克,这个德国人的四号坦克不是历史版本,而是德国人在三十年代中德军事技术合期间,根据中国陆军提供的部分t9坦克技术发展而来,整体『性』能和t9坦克是相当的。

苏俄陆军为了对抗t12坦克的长身管七十五毫米坦克炮,在同口径坦克炮法获得同样『性』能的时候,采取了直接用重型坦克来对抗,发展了s-1坦克、t34-85坦克,搭载八十五毫米的坦克炮对对抗t12坦克,德国人也是发展了虎式、豹式坦克,并且采用八十八毫米的坦克炮。

而这个时候,中国陆军跳过了八十五毫米级别的坦克炮,直接上马105毫米的坦克炮,而且一上来就是四十五倍身管的105毫米坦克炮,更加重要的是,这款搭载了105l45坦克炮的t15坦克整车重只有三十五吨多,而且还拥有超过四十五公里的最高时速。当105;45坦克炮和35吨这两个数据结合起来,就是宣示了t15的整体杰出『性』能,当时各国不是没有大口径坦克炮,比如苏俄就有装载了122毫米口径的重型坦克,德国人的虎式坦克也装备了长身管的八十八毫米坦克炮,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重,重量轻松超过四十五吨,甚至五六十吨之多,基本相当于中国早期发展的t17重型坦克,中国陆军1941年定型的t17重型坦克,可是搭载了一门125毫米的坦克炮,整车重量达到了六十吨,而且机动『性』也不算好,不过生产了不到一千辆就在1943年停产。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洞中避难所》《1979黄金时代》《买活》《好感度拉满后我成了黑月光》《妖魔乱世,我能模拟修仙》《历史人物的现代生活》《破云2吞海》《寐姝色》《陛下重生后对我穷追不舍》【酷狗小说

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阁biquxiaoshuo.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秦吏

秦吏

七月新番
战国之末,华夏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人天生世卿。有人贵为公子。他却重生成秦国小卒黑夫,云梦秦简中的小人物。为免死于沟壑,为掌握自己命运,他奋力向上攀爬。好在,他赶上了一个大时代。六王毕,四海一!千年血统,敌不过军功授爵。六国豪贵,皆被秦吏踩在脚下。黑夫只想笑问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南取百越,北却匈奴,氐羌西遁,楼船东渡。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在他参与下,历史有何改变?秦始皇固有一
历史 连载 527万字
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天海山
【架空历史爽文,尽量贴合原时空】人在法兰西,刚进凡尔赛,身份王太子。唯一的问题是,现任国王是路易十六,两年后就会被咔嚓……既然老爹和大臣们都靠不住,只好自己动手整顿法兰西了!先随便赚点小钱,解决困扰国家上百年的财政危机。再狠狠敲打心怀不轨、谋图夺权的贵族们。然后抄了占据大量土地不劳而获的教会。工业、科技、农业、商业齐头并进,我,就是法兰西最伟大的王太子!那一年,小英子纠结同盟大军压境,我直接端了他
历史 连载 182万字
我在现代留过学

我在现代留过学

要离刺荆轲
所谓天子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或曰:天子做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而朕,曾为天子!承六世之余烈,邵述先帝之志。鞭西贼而惩旧党,所能必为,所伐必克,扫皇宋百年之积弊,使天威远畅,丑氐震叠!奈何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幸上苍哀怜,使朕于九百年后重活,留学于现代之世,经历科学之盛!如今!朕留学归来,重归少年。三尺长剑在手,问尔群臣:何日缚得苍龙?
历史 连载 402万字
泰昌大明

泰昌大明

魔法龟Revo
万历四十八年,大明朝已存续252年了。252年不仅是帝国的国祚,更是体制性土地兼并的持续时间。神宗以“倒张、倒冯”为始,以“三大争”为继,以“妖书、梃击”为末,一手开创出明末两党对立的局面。又在集权于己身之后怠政三十余年。在神宗的催化下,两百多年几乎一成不变的官僚系统和治理体系进入了全面腐朽的最后阶段。阶级对抗、官民冲突、女真入寇。内外交困之下,帝国终于走到了灭亡的边缘。7月21日,朱翊钧晏驾,朱
历史 连载 37万字
覆汉

覆汉

榴弹怕水
负大任,回千年,群雄并起三国乱,逞义气,斗江山,逐鹿中原起烽烟,狂风起,旌旗卷,刀关剑影月光寒,图天下,留美谈,万里山河碧血染。一个古汉语专业大学生坑爹穿...
历史 连载 503万字
亮剑

亮剑

都梁
版权信息书名:亮剑作者:都梁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日期:2017-04ISBN:978-7-5502-3495-6
历史 全本 5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