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笔趣阁】地址:biquxiaoshuo.com

到了九十年代,也不知道消息是从哪里来的,有人花15元买了把宝剑,结果卖了15万;有人花300元买了个碟子,鉴定后居然是元青花卖了几十万;有人花300元买了1副麻将,结果卖了6万.!

跟着所有人的心都开始沸腾了起来.

潘家园.单从字面来看,人们会误以为是因某位姓潘的花园儿或庄园而得名,就像梁家园。其实不然,早先这里不叫潘家园,而是叫潘家窑。

在以前,这里只是一个小小村落,旧社会此地多有烧制砖瓦的窑,潘家窑只是其中一座。

姓潘的窑主原籍山东,在此开了个琉璃瓦窑场,生意一直不好,因为这里的土质根本不适合烧琉璃瓦,于是改成烧砖。

由于竞争激烈,生意还是没有起色。

后来潘场主留意观察了一下附近窑场,发现规模都不大,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于是便有了主意,一方面提高砖的质量,另一方面在经营上下工夫。

首先他严把烧制环节,绝不偷工减料;烧出的砖成色好,光洁度高、硬度很强,不易破碎。在销售上他大打“促销”牌:当时卖砖多以“丁”为单位,一“小丁”是二百块,一“大丁”是八百块,但他在码砖时,一“小丁”要码二百二十块,一“大丁”要码八百五十块。

价格上与别的窑场几乎一致,可数量上却比别人多,而且质量还过关,同时他还雇了三辆马车,十里之内免费送货。

这一下打开了销路,打出了名气,连一二百里以外的人也慕名来他这里买砖。于是这潘家窑场越开越大,逐渐兼并了周边几个小窑场,甚至后来人们只知此地有潘家窑,不知有其他窑场,于是“潘家窑”便逐渐成了这里的地名儿。

再后来由于“过度开采”,此地已经不适合烧砖,各窑场纷纷倒闭,听说潘家窑搬到了房山,但附近已经形成小村落,索性就没改名儿,还叫潘家窑。

不过那时这一带人口不多,因为环境比较恶劣,常年烧窑取土留下许多大坑,有的蓄水成了水洼子,还有不少窑土堆积的土坡儿。

如果再往前追溯,这里恐怕连窑场都没有,而是墓地。

但是现在的潘家园,每逢双休日,人们很早就从四面八方涌来,到八九点钟已车水马龙,人流如潮,熙熙攘攘,挤挤插插。

单说古玩市场,摊主若一摊一人,最少得3000多人,而逛街者出出进进少说也得万八千人。

约2000多个摊位,虽是各地散摊自由选位,听131音、看摊货,不难分辨各省的摊贩都相对集中,据说这样既能显示地方特色,又可彼此互相照应。

京津两地较近,故天津的摊贩最多,以经营小件古董为主,诸如文房四宝和杂项之类。河北来的摊贩以卖嫁妆瓶、小件木器和旧字画居多。

山西人主要是经营青铜器、铁器和石佛,如战国鼎、提梁卣、铜带勾,以及明清铁钟和铁炉等。戴小白帽的甘肃人集中摆卖原始彩陶。穿长袍的藏族人专营鎏金佛和佛门法器。

安徽和江浙一带来的南方摊贩,主要是卖古铜镜、古陶瓷、新翠玉和钟乳石等。卖日本瓶、炭火盆和伪满旧物的,一听口音就知是东北人。

当地的四九城摊贩不扎堆,无特色,货品繁杂,诸如瓷器、玉件、杂项、插屏座、官皮箱、旧怀表、水烟袋和鼻烟壶等。此外,还有专门打游击的“行商”,就地抓货,现趸现卖,货拿手中,招徕买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有个摊围着五六个人,都在注视摊主与一中年买家成交一只瓷缸,已谈妥成交价1万元。缸高和直径均在50厘米上下,造型规整,胎质坚致,康熙五彩,怪兽纹饰,彩色莹润,绘画流畅。

只因缸内画有五条红鱼,买方又疑非清初之物,经反复摆弄审视难下决心,犹疑再三终于放弃。可刚把东西放下,立马被一年轻人抓在手中:“这缸我要了!”下手之快,把握之大,众人皆惊。

中年买家瞬间失之交臂,痛失良机,表情木然,追悔莫及。旁观者一行家说,即使这是晚清的东西,1万元也不贵。

也有人说那个年轻人可能是专玩瓷器的“大腕儿”,要不就是受过高人的真传云云。其实,中国早就有句老话,只要你有本领,英雄莫问出处。

有个自称江西来的摊贩,摆了一大片出土老窑古瓷,有隋唐青瓷四系缸和水注,吉州窑乌金小茶盏,天蓝窑变葡萄紫钧瓷洗,定窑黑釉金彩小碗,以及土定的碟碗和辽金彩绘小人玩具等,其内确有不少真品,可也不乏刚出窑的新货,因不

少瓷器还沾着发红的泥土,貌似出土文物,凭直觉一时难辨真伪。

有个戴眼镜的老先生,看中一件品相极佳的建窑油滴天目茶碗,黑釉上的许多银灰色小圆点,别具宋瓷装饰韵味.

据说岛国人最爱买这类东西,索价1000元,经划价400元成交。当用纸擦掉泥土以后,顿时显露瓷光锃亮发贼,明显是新货。

遂向摊主退换,然吵吵嚷嚷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最后以退200元作罢,气得老先生七窍生烟,悻悻而去。有个专卖古铜镜的地摊,摊主说是徐州人,以汉镜和唐镜居多,要价还算适中。

其中有面四山战国镜最为醒目,羽纹之清晰,品相之精道,殊为少见,然仔细端详,既不像出土文物,也不似传世家珍,若仅凭书本上的图形和记述,看图识字般地下手购买,肯定要交“学费”。可确有两面很精采的铜镜值得驻足品味,一面是汉代四灵规矩镜,亮银背,少许点点绿绿,纹饰和铭文的清晰度属头模水平,直径足够18厘米。另一面是六朝神兽镜,黑漆背,高浮雕,品相之好犹如新品,直径约15厘米。

如此高品位的铜镜,非人工所能伪造,当是两千年前深藏地下氧化修炼之杰作,真乃古人不见今日镜,今镜曾经照古人。

究竟宝落谁手,全凭买家的眼力和缘分了。

很快,四九城多了收“老货”的商人,他们往往拿着大喇叭在各个胡同里面喊,一些老铜钱银元、纸币、老酒、瓷器、家具、药盒子等等基本有点年头他们都会要,

他们的手中拿着牌子“高价回收各种老家具老酒”,很多东西都标价非常高,而这样的标价大部分人家里没有,比如一些七十年代的茅台酒、安宫牛黄丸、签字版袁大头、官窑瓷器等等。

当然也有专门去回收老酒的,因为全面专业人毕竟是少数,有的东西标着高价是引起居民的兴趣然后领着收购人去家里看,商家锐利的眼睛不会放过农户家里每一个角落,前些年很多东西几元到几十元就卖给商人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好感度拉满后我成了黑月光》【火趣阁】《全民星海时代》《我回到家乡种地的日子》《我真没想离婚后带球跑》《捞尸人》【三零中文网】《CS:才16岁,让我老登逆袭?》《天命之上》【梦想文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都市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港综:从给大D当马仔开始崛起

港综:从给大D当马仔开始崛起

白白了开水
关于港综:从给大D当马仔开始崛起:林祥穿越到了九十年代的港岛,在这个充斥着混乱和黑暗的地方,成为了和联胜大D的手下。与此同时,他还是一名卧底!有的卧底兢兢业业,内心饱受折磨,甚至状若疯魔。但林祥要做卧底,就要做到不一样!黄启法: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当上了一哥。东莞仔:打来打去又有什么用,祥爷给谁,谁才能拿!陈永仁:大家都是卧底,为什么你这么能这么豪横?!多年后,人们才发现,当初档案里资料封存的小
都市 连载 313万字
我的绝美女校长

我的绝美女校长

大总裁
特种军医回归都市,成为大学校医,惨遭绝美校长霸占,成为软饭男友!给校花做人工呼吸,她居然要以身相许?美少妇以病为由,天天骚扰?“军花,别这样,大家都是成年人,你这样倒追,我把持不住!”
都市 连载 360万字
那年华娱

那年华娱

做梦的木头
都说这个圈儿里水深火热。林楠也想进去看看,林子有多大,水有多深。没想到才刚进来,就被套牢了……
都市 连载 485万字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水下野鱼
时代周刊曾经对一人有过这样的评价:杨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出来的各种商品改变了数以亿计人们家居生活、工作、出行方式。同时,这些发明创造也带动了成百上千万的工作岗位,为地区经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万万没想到,事业有成的杨文东,意外穿越回到了50年代。重活一次,他要再来一次白手起家,走上这个时代最巅峰,开创一个属于华人的百年世纪豪门。……已有精品完本老书【重生之实业巨头】,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都市 连载 143万字
满级老祖在人间

满级老祖在人间

1号月轮
江俢篁闭关千年,醒来发现偌大一个宗门只剩下一根看上去不太聪明的独苗苗,和一页纸张泛黄的《告师书》。撇开傻乎乎的徒孙不谈,《告师书》上言辞恳切,一句“不入凡间,何以成仙”让他不得不思考人生。痛定思痛,他决心入世。再后来,江俢篁觉得,这倒霉的人世,不入也罢!
都市 连载 22万字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无醉春秋
十多年前,省内一本线爆冷能上外省985,王逸和众多考生一样,懊悔不已,那是一个时代的眼泪!如今重生2011,本该上二本的王逸,成功捡漏985!左手电商,右手纯欲风裙装、汉服,凭借划时代的设计,打造国民轻奢品牌,碾压一众国际大牌!实业为骨,IT为翼,这一世不做牛马,只做人上人!可当王逸开始做手机,却发现,供应链处处受制于人,全部依赖国外巨头。王逸不得不一边委曲求全,一边扶持国内产业链,几年后:“国外
都市 连载 35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