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明不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阁biquxiaoshuo.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崇祯十年,四月五日。
南直隶,淮安府山阳县,董庄。
一个普通的拥有五百多户三千多人口的中等村落。
脸上满是岁月刻下的皱纹,常年劳导致背部微驼的五十二岁农民董有寿,最近几天都是心事重重的,每天都会跑到村外的灌溉堤坝上,一边抽着劣质旱烟,一边面带担忧的望着南边方向,不时在心中暗暗乞求先祖保佑,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董云林与董云风,能够平安归来。
十天了。
他的两个儿子,加入庄里组织的五十人的‘乞恩队’,离开家乡,前往海港城已经有十天了。
而董庄组织的‘乞恩队’规模还算小的,东边的李庄,西边的鲁家镇,都组织了两三百人的‘乞恩队’,也前往海港城讨恩去了,规模更大的还有。
目的,就是去海港城下跪恳求开恩,希望许家庄快点扩庄,将他们合并进去,渴望成为许家庄的一员。
其实说句实话,为活了半个多世纪的属于老人范畴的董有寿,他这还算漫长的人生里,苦日子过过,好日子也过过,但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占九成,好日子只占一成。
而最近这三年,董有寿认为是他这辈子过的最好的几年,前面任何年月都比不上。
因为可以吃饱饭了,粮食不再缺乏了。
偶尔能吃到肉了。
新衣服也多了好几套,上面的补丁越来越少。
甚至能看到某种越来越好的盼头了。
他个人非常满意,觉得盛世可能也不过如此。
但……
他的家庭中,除他自己之外,幸福指数却是越来越低了,两个儿子的抱怨越来越多,两个儿媳妇也天天愁眉苦脸,几个孙子孙女,原本应该天真快乐的他们,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变的胆小敏感,还经常遭到父母的家暴。
话说这是怎么回事?
家庭条件都明显改善了,为什么幸福感不升反降?
主要原因,是董有寿的大女儿董月娘,在十多年前,嫁到隔壁宝应县的一户条件尚可的人家,却非常倒霉的是,大女儿嫁过去没多久,公公婆婆相继生病,为了治病家中的十亩良田被卖掉了一半,但还是不幸去世。
而董月娘肚皮争气,在六年内,生下五个孩子,可家中却只有五亩地,虽然她跟丈夫拼命干活,过的依然十分拮据,勉强能够糊口,除非到了实在没办法的地步,才会回娘家一趟,借点粮食度日。
董有寿自然不可能见死不救,三十斤谷或五十斤谷,反正每年都会帮衬一到两次,让两个儿媳妇颇有微词。
但崇祯五年,许家庄进行第二轮扩庄,宝应县被囊括了进去,大女儿所在的村子,恰好在集体庄园的规划范围内。
于是变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