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祚》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阁biquxiaoshuo.com

朱由检在驳斥陈尔翼用厂卫缉拿东林余孽的同时,又以魏忠贤、王体乾襄助自己登基的功劳,优赏二人亲属荫锦衣卫都指挥佥事,没过几天,又借着江东战事荫魏忠贤、王体乾以及崔呈秀亲属锦衣卫指挥同知,同时又把吏科都给事中陈尔翼擢升为太常寺少卿。从此魏忠贤疑心尽去,竟然不断向朱由检讨好。朱由检也与他虚与委蛇。

朱由检在等机会,他依稀记得朝廷倒魏风波是一个贡生引起,这个贡生瞬间引爆舆论,朝野大范围倒魏,才真正使魏忠贤丧失了话语权,缴械认输。朱由检之所以不敢过早动手,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南海子净军还掌握在魏忠贤手里,自己手里最能掌握局势的曹化淳没在身边,现在动手,不仅伤敌,还会伤己。所以没有什么特殊事件发生,他还是希望能点拨一下朝中的臣子,让他们加快进度。

然而特殊事件来得很快,朱由检正在物色人选,点火药桶的时候,案头的一封急奏让他不得不停下来,先考虑另外一件事。

九月二十六日,巡按陕西御史袁鲸上奏说了一件大事儿:陕西的蒙古三大寇——海虏、松虏、套虏相继起事。

活跃于青海湖一带的蒙古部族“海虏”与活跃于甘肃松山一带的“松虏”,这两股势力与河套的“套虏”被并称为明朝后期边防的“陕西三大寇”。

早在武宗正德年间,盘踞在河套地区多年的蒙古巨寇亦不剌离开河套出现在甘凉边外,开始对大明治下的河西州郡展开袭击。其后一百多年时间里,这三伙蒙古人与大明不知道打了多少仗,三大寇一直是西北边军的主要防御对象,直到万历中期湟中三捷与松山大捷,才彻底击溃了他们,维持了三四十年的和平稳定。

海虏这些年分成了八支,发展迅速,兵力已经达到十多万,其中以乞庆台吉、黄台吉(非后金黄台吉)兵力最重,黄台吉驻兵西宁,与宁夏勾连,现在甘肃大军大量调往辽东,陕西兵粮告罄,陕西局势已经岌岌可危。

朝中很多大臣都是万历时代的人,对三大征时期的宁夏镇和三大寇一点都不陌生,可以说,在辽东战事之前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大明的主力兵团净跟这些蒙古鞑子打仗了。大臣们的警惕心还是有的,内阁更是不敢怠慢,第一时间就送入宫里,等着朱由检御批。

朱由检也是头疼,他想告诉大臣们,三大寇没关系,影响不了大局,可谁会信啊。

又要向西北调兵调粮,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辽事已经牵扯了大明大半的精力,西北再乱,那大明很可能瞬间就分崩离析,所以内阁的意见是砸锅卖铁也得把西北的窟窿先堵上。

所以朝中接连七八日光景都在讨论西北局势。朱由检没有表态,朝臣们也莫衷一是。其实朱由检是在观察大家,他有一个猜测,朝臣们很有可能把西北变成第二个辽东。于是决定还是把相关人叫到东暖阁。

朱由检当先开口,“袁鲸的题本,大家想必都看过了,都说说看吧?”

霍维华当先开口:“启禀陛下,海寇做大,不可不防,我大明与海寇打了百年,海寇虽败,但根基未损,实在是心腹大患,本部的意思是,可就近调川兵入陕,抵御海寇。”

霍维华知道皇帝必然要问这个问题,所以提议是早就商量好的,也跟内阁通了气。

“几位阁臣的意思呢?”朱由检想综合一下意见。

黄立极沉吟一下说道:“霍尚书的提议可行。”

朱由检不由得微微皱了一下眉,继续听下去,张瑞图、李国普都赞同,只有施凤来没吱声。

施凤来是进士及第榜眼出身,素来机警,看到朱由检眉头微皱,揣度上意,心中有九成的把握感觉朱由检对这个提议不满意。是不满意出兵西北吗?肯定不会,那就一定是川兵援陕不妥,虽然他也不知道川兵哪里不妥,但想来想去估计与奢安之乱有关,如果不能动川军也就只有从宣大或者辽东抽调人手。

见朱由检目光看来,施凤来正想施展一下才学,把黄立极比下去,当下说道:“臣以为,出兵甘陕十分必要,但所派兵将还需再议。”

朱由检眼睛一亮,施凤来更加肯定自己的猜测,于是继续说道:“甘陕兵多援辽东,方才致使甘陕空虚,但调川军不妥,现在川中奢安叛军还没完全剿灭,川军不宜贸然抽调,还是从其他地方调兵为佳,臣认为兵将来源有三,一是将甘陕将士调回原地驻防,二是抽调宣大兵力调防,三是遣一部辽东精锐援陕,臣不才,还请陛下定夺。”

朱由检懒得跟他们卖关子,“卿刚才说辽兵也可调动?卿且说说,为什么调辽兵?”

施凤来侃侃而谈道:“纵观九边之兵,辽兵最善战,因此调一支劲旅,可震慑海寇。”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万人嫌断情绝爱后》《谁让他修仙的!》【八一中文网】【玄幻小说网】《种花家的兔子[星际]》《圣拳!》《穿越万界:神功自动满级》【大蓝书】《剑阁闻铃》《谁让他修仙的!

云在天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阁biquxiaoshuo.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燕雀MKII
传说在平安县里有一间小卖部,里面可以买到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有啤酒、饮料、方便面,还有头油、发蜡、护发素,当然也有枪支弹药大砍刀这些。东家徐三是个买卖人,来了都是客,绝对不会出现店大欺客的问题。
历史 连载 346万字
临安不夜侯

临安不夜侯

月关
“杨沅请秦相赴死!”“你有什么凭据指称本相有罪?”“莫须有!”有求传媒的杨沅误入南宋临安。本想重操旧业,做古代危机公关第一人,却不想竟开疆拓土,并夏融金,弄潮天下,我为天子!
历史 连载 197万字
晋末长剑

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正如唐代诗人徐夤在《两晋》诗中所写的那般:“三世深谋启帝基,可怜孀妇与孤儿。罪归成济皇天恨,戈犯明君万古悲。”西晋得国不正,犯了太多错误,继承了东汉、三国以来的种种弊端。到了晋末,已经积重难返,亟待重新构建帝国的价值观及统治体系。但是“谁知高鼻能知数,竞向中原簸战旗”,历史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自作孽,不可活。穿越者来到逐渐崩溃的西晋末年,他所能做的是——先活下来。
历史 连载 464万字
苟在明末当宗室

苟在明末当宗室

夜深
朱慎锥来到大明成了宗室宗室实在不好混,俸禄克扣还要拖欠,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更要命萨尔浒明军大败,万历也没多少活头了,乱世将至,躺平就是死,总得搏一搏吧?
历史 连载 257万字
晚明海枭

晚明海枭

朱楼醉茶
明末什么最重要?钱财!有钱才能爆兵,有兵才能争霸。所以林海早早就确立了目标,先垄断马六甲海峡以东的海贸,再殄灭建虏、扫清流寇,捎带手在东瀛南洋搞搞殖民。当然,还要把半截入土的大明埋了,新的帝国就建立在晚明的坟场上,充分吸收这具腐朽躯体中所蕴含的养分。商帮行会、市镇经济、侈丽风俗、市井文化……当晚明社会的这一切和具有海洋基因的新生政权相结合,这将是一个不一样的帝国。
历史 连载 42万字
黜龙

黜龙

榴弹怕水
此方天地有龙。龙形百态,不一而足,或游于江海,或翔于高山,或藏于九幽,或腾于云间。一旦奋起,便可吞风降雪,引江划河,落雷喷火,分山避海。此处人间也有龙。人中之龙,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一时机发,便可翻云覆雨,决势分野,定鼎问道,证位成龙。作为一个迷路的穿越者,张行一开始也想成龙,但后来,他发现这个行当卷的太厉害了,就决定改行,去黜落群龙。所谓行尽天下路,使天地处处通,黜
历史 连载 50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