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帷幄运筹定乾坤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阁】地址:biquxiaoshuo.com
苏寒话音刚落,大厅内短暂的寂静之后,一道清朗飘逸的声音响起,打破了沉默。正是谋圣张良。
他缓步从文官队列中走出,来到大厅中央,对着苏寒微微躬身,姿态从容,仿佛周遭的肃杀气氛与他无关。
“主公,”张良的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穿透力,“北伐之举,顺天应人。然,千里征伐,非同小可,需谋定而后动。”
他的目光似乎并未聚焦于眼前的舆图,却仿佛早已将天下形势了然于胸:“北玄朝堂,柳荀虽势大,然根基不稳,人心思变,此乃我等可乘之机。南离虎视眈眈,看似威胁,实则亦可为我所用,牵制北玄之力。”
张良轻轻抬手,虚指舆图北方:“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北玄失德,主公以皇子之身,行‘清君侧’之名,占据大义。北伐关键,不在一城一地之得失,而在人心向背,在于能否以雷霆之势,直捣中枢,控扼要害。”
张良的语速不快,但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深意:“时机,选在开春之后,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正合天时。我军当养精蓄锐,待春雷惊蛰,则一鼓作气,势如破竹。以奇兵突进,乱其阵脚,以正兵稳固,步步为营。虚实结合,方能迷惑强敌,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战果。”
他并未提及具体的路线或兵力,但寥寥数语,便已勾勒出北伐的宏大战略框架,指明了核心方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那超然的视角和仿佛能预见未来的笃定,让在场的众人,即便是郭子仪、王猛这等人物,也不由得暗自点头,心生敬佩。
张良话音刚落,王猛便紧随其后,上前一步。他同样对着苏寒躬身行礼,声音沉稳而有力,充满了务实的气息。
“子房先生高屋建瓴,所言极是。”王猛先是肯定了张良的战略构想,随即话锋一转,目光落在了巨大的舆图之上,眼神变得锐利起来,“然,千里决胜,亦需运筹于毫厘。具体的方略,猛有几点浅见。”
王猛伸手指点舆图:“南境至中枢,道路有三。东路沿江而上,水路便利,利于后勤,但沿途城池坚固,恐旷日持久;西路多山川险阻,易遭伏击;唯中路,地势相对平坦,可供大军快速机动,且沿途郡县,多受柳荀苛政之苦,民心思变,或可为我所用。”
“故,猛以为,北伐主力,当由中路突进。以霍骠骑所部精锐骑兵(虎豹骑、百保鲜卑)为先锋,效仿昔日卫霍北击匈奴之势,长途奔袭,直插敌后,搅乱其部署,震慑其军心!”
“杨再兴将军统领神武军,郭令公坐镇中军,稳扎稳打,步步推进,拔除沿途据点,稳固战线。韩擒虎将军统领水师,沿水路策应,保障侧翼安全,并伺机夺取沿江重镇。”
“后勤保障,乃大军之命脉。”王猛的目光扫向赵过、史禄、凌振等人,“需由马周先生统筹,确保粮草、军械、药材供应无虞。农业、水利、军工,各项事务,皆需有条不紊。后方稳定,前方将士方能无后顾之忧。”
王猛的语速较快,条理清晰,将张良提出的战略构想,迅速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执行方案。从进军路线的选择,到兵力调配,再到后勤保障,甚至后方治理,都考虑得面面俱到,滴水不漏。
张良的飘逸出尘与王猛的沉稳务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又配合得天衣无缝。前者指明方向,后者铺设道路。一虚一实,一高一低,将整个北伐的战略蓝图清晰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大厅内,所有人都被这两位顶级谋士的精彩论述所折服。原本还可能存在的疑虑和担忧,在他们条分缕析的擘画下,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北伐成功的信心。
这智谋上的巅峰碰撞,无疑为即将到来的大战,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听完张良和王猛的擘画,苏寒眼中精光一闪,对北伐的整体战略已然了然于胸。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济济一堂的文武英才,朗声道:
“子房先生与景略先生之谋,深合吾意!北伐大业,非同小可,必须整合吾等所有力量,拧成一股绳,方能无往而不利!”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舆图前,声音变得更加宏亮:
“为统一号令,协同作战,本王决定,将麾下所有陆战主力,整合为一!定名【天策军团】!”
“【天策军团】设军团长一人,副军团长一人,军师祭酒一人,统领全局!”苏寒的目光定格在霍去病身上,“军团长一职,便由霍去病将军担任!”
霍去病眼中锐气一闪,上前一步,抱拳沉声道:“末将领命!”
苏寒又看向张良:“军师祭酒,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非子房先生莫属!”
张良微微一笑,上前一步,长揖及地:“良,敢不效死!”
最后,苏寒的目光落在郭子仪身上:“副军团长,辅佐主帅,稳定军心,便由郭令公担任!”
郭子仪须发微动,上前一步,稳重行礼:“老臣遵命!”
三大核心领导确立,大厅内气氛顿时一肃。
苏寒继续道:“【天策军团】之下,设九大神策军,各司其职,互为犄角!”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每日签到领军队,父皇跪求别造反》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阁biquxiaoshuo.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