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xiaoshuo.com】第一时间更新《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最新章节。

我们想象中的皇帝可以随心所欲,然而,与此想象截然不同的是,皇帝是整个帝国机器上最重要也是运转最为规律的零件。他的日常生活套在由一整套任务、惯例、礼仪组成的重轭之下,如同一只刻板的时钟,每月、每天,甚至每个时辰需要做什么,都有严格的日程规定。皇帝的主要社会责任之一,就是出席并主持一个又一个复杂庄重的典礼,祭天、祭地、祈谷、祭太庙、祭社稷、谒陵、册封、封赏……这些典礼历代相沿,日期、形式、程序都有严格规定,不得有任何变化。比如:每年正月诣奉先殿、祭祖,到后宫向两宫皇太后祝贺,在御皇极殿受百官朝贺,在乾清宫开笔,写“正大光明”;正月间祭太庙、祈谷、宴外藩、宴近支宗族、宴廷臣;二月则有祭社稷、行耕田礼、开经筵……所有这些,我们在今天看来假模假式、矫揉造、形式浩大、劳民伤财的典礼,在那个时代的人看来都是意义绝对重大的事情,关系到天理人心,关系到天下治乱。所以,在这些规模巨大、为时长久的活动中,皇帝自始至终都应该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在祭坛上一站就是几个时辰。平心而论,这是一个不轻的体力活儿,要求有不平常的耐心。从这一点看,做皇帝实在不是那么容易。

皇帝就是大明社会这座金字塔的宝顶,是礼仪和秩序的象征,围绕皇帝所制定的种种烦琐而严格的礼仪制度都体现了神圣不可侵犯的秩序精神。就以穿衣服为例,宫内建立了一种专门档案,叫“穿戴档”,详细记录皇帝每天服饰的穿戴情况。每季、每月、每天穿什么样的衣服,都有严格的日程规定,丝毫不得紊乱。甚至一天之内,皇帝也必须换三次以上衣服:上朝要穿朝服,下朝要换常服,就寝前要穿寝服。

皇帝吃饭也不能随心所欲。吃饭的时间、地点都有祖制明确规定,后世皇帝不得擅自更改。御膳的食谱每天由内务府大臣划定,每月集成一册。每次传膳,都要按皇帝仪制,上菜近百种,虽然大部分菜皇帝根本不动,但是也必须摆上。为了防止近侍掌握皇帝饮食规律不利安全,祖宗规定,每种菜最多只能吃三口……

皇帝甚至连睡觉也没有自由。皇帝到哪个宫中就寝,都会由尚寝局事先安排。就寝顺序,也有严格规定,比如妃子必须从皇帝的脚下爬进被里,接受皇帝的“宠幸”。“幸”到规定时间,比如说三十分钟,门外值守的太监就会高声喊道:“请万岁爷节劳。”

这也是祖制所定,为的是防止皇帝纵欲过度,伤了身子,耽误第二天日理万机。

在一定意义上说,皇帝简直就是世上最可怜的囚徒,他的刑期是无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皇帝这个位置,它的最佳人选应该具有超人的耐性和自制力,最好性格内向、反应迟钝,或者年纪已长、血气已定。

很不幸,除了血统以外,不论从哪方面看,朱厚照都不是皇帝的恰当人选。

朱厚照天资聪颖,这有多种材料可以证明。

但是,上天赋予了他“多血质”的人格特征——他活泼好动、反应敏捷,但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兴趣和情绪多变。这样的人最难忍受按部就班的刻板生活。对于皇帝这项工来说,这种性格的人无疑是最不适合的。

而后天教育又强化了他的性格缺陷。

凤子龙孙接受的当然是最好的教养,这是多数人头脑中的另一个谬见。事实几乎恰恰与之相反,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衡量,大明王朝的皇子们所处的是帝国内最恶劣的教养环境。

皇子当然都是被溺爱的,而大明开国以来最尊贵的皇子朱厚照受到的溺爱比别人又深了一层。半岁的太子受到了天下最为精心的照顾。他是在一种绝对顺从、纵容的氛围中长大的。他拥有上百名的保姆、太监、差役为他服务。他们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尽量顺从他的任何要求,不管这一要求是合理的还是乖戾的。他一啼哭,他们都会如临大难;他破涕一笑,他们才如释重负。

对于明朝人来说,皇族的优越即在于不受限制地享乐的权力。皇子越被照顾,得到越多的物质享受,就越为幸福。他们根本不懂儿童期受到一定的约束和训练对一个人自我控制能力形成的重要性。由于永远处于关心和溺爱的中心,由于所有的要求都会得到毫不延迟的满足,这个孩子的人格基部不可避免地埋植下了种种重大缺陷:他极端任性,想要什么就必须得到什么。他想到一种玩具,整个东宫都要连夜出动,去给他寻找。他耐挫能力极低,不能接受任何挫折。他的十多个乳母轮流休息,二十四小时值班,以备他什么时候想吃奶就吃。他自私,永远以自我为中心,不知为他人着想。刚刚学会射箭,他就发明了一种游戏——用小箭专射太监的屁股。看着他们痛得龇牙咧嘴,他高兴得手舞足蹈。似乎太监的屁股与他的屁股不同,天生就是用来被射着玩的。

与过于宽松随意的家庭教育比起来,突如其来的学校教育又过于严格、刻板。太子的教育关乎国家根本,因而受到了大明帝国空前的重视和关注。传统的启蒙教育是反人性的,而传统的帝王教育则更是令人窒息,它由两个沉重的部分组成:第一,它由一系列刻板的规矩连缀而成。《明史·志第三十一》记载,为了昭示太子读书的重要性,大明王朝为太子上学制定了一套烦琐严格的礼仪:每天上午九时,太子的侍卫接班站好后,太子出阁,讲官们行四拜礼后,鸿胪寺官请太子升文华殿,由执事官引导升座。待太子坐好,鸿胪寺官宣布进讲开始,一名讲官从东班出,另一名讲官从西班出,到讲案前并立叩头。展书官上前给他打开书本,东班讲官到讲案前报告今天讲四书中的某一部,西班讲官报告讲经史中的某一部……还没有正式开讲,这些烦琐的仪式就需要太子规规矩矩地在座位上枯坐半个小时。

第二,它由一系列沉重的功课组成。李洵《正德皇帝大传》记载,因为太子身份的特殊,所以给他准备的功课也远比一般儿童要重。除了四书五经之外,还有历代皇帝圣训、历代通鉴纂要、天下地理形势等内容。这些内容,一个成年人也不见得能感兴趣,更何况一个七岁的孩子。

我们可以想象原本无拘无束的太子突然被套进这样沉重的“笼头”的感觉。要把那些佶屈聱牙、完全不解其意的汉字一个个强行塞进大脑,对太子来说,无异于一种精神酷刑。从开学第一天到最终停止学业,他几乎没有一天对学习产生过真正的兴趣。在老师的苦口婆心、威逼利诱、软磨硬泡下,他有时候会勉勉强强学上一会儿,不过更多的时候却是拖延、哭闹、逃课和以打瞌睡为主要形式的消极反抗。七年的学习生活就是与书本的七年斗争史。面对这样的特殊学生,那些博学多才的老师还真是“老虎吃刺猬”——无法下口。他们既无法用打手板之类的手段来对付这位尊贵的学生,也想不到用更为生动有趣的教育方式来启发太子的学习兴趣。他们一切努力的结果只是使朱厚照离书本越来越远。七年的教育下来,他连一本《论语》都还没有读完,至于什么《大学衍义》、《历代通鉴纂要》就更不用提了。按照传统社会的教育标准,太子的教育也就刚刚达到小学毕业水平。

当然,整整七年间,太子所做的事不仅仅是背下了半部《论语》。上课时间越是难熬,放学后的游戏就越是快乐。在课堂上,他是一只病恹恹的猫;回到自己的寝宫,他立刻变成了活蹦乱跳的小老虎。一分一秒地熬到下课,他立马投入游戏当中,踢球驯豹、熬鹰走马,花样翻新。他的游戏排场越来越大,带领太监玩战斗游戏,动不动就组织起上千人的队伍,喊杀震天、鼙鼓动地,几乎把一座东宫翻个底朝天。父亲后期荒怠政务,整日饮酒听戏,顾不上朱厚照的教育,太子的游戏也就越来越没有节制,经常是夜以继日、秉烛夜玩,一闹就闹个通宵,第二天到课堂上去打瞌睡。

传统教育之所以采用蛮不讲理的“填鸭式”,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磨去孩子身上的活力和“火气”,使他们变得少年老成、循规蹈矩。可是,在朱厚照身上,这种意图产生了相反的效果。他的顽皮好动、强横任性不但没有一丝收敛,反而愈演愈烈。

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太子登基,将会给帝国政治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大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弘治皇帝在三十六岁的盛年突然去世,十四岁的朱厚照成了新皇帝。端坐在奉天殿那尊巨大的宝座上,这个顽皮的孩子有点手足无措。昨天他还因为和太监们玩顶牛游戏输了哭鼻子,今天他却成了整个帝国的新当家,帝国的所有重大事情都要听候他的裁决才能施行。

朱厚照的第一个感觉是当皇帝“不好玩”。他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想睡就睡,想起就起。每天早上六点,他就得被太监叫起来,准备早朝。整整一个上午,他都被铺天盖地的奏章和千头万绪的政务所包围,听那些头发花白的老头子絮絮叨叨地讲那些他根本听不懂的繁杂政事。早朝之后,便是“日讲”,也就是两个小时的学习。午膳之后,更要习字,练习批阅奏折。直到晚饭后,他才能有一点儿自己的时间,到后海泛泛舟,到工匠处看看木匠做活儿。可是一到戌正,也就是晚上八点钟,他就得回宫睡觉了。更要命的是,不论他到哪里、做什么,身边都跟着文书房的太监,记下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是为“起居注”,将来要编成实录,传给后世臣民,供他们借鉴“学习”。

刚刚上任,朱厚照摸不着水深水浅,咬着牙坚持了一个多月。一个多月过去,他终于熬不住了。他起床越来越晚,上朝时间越来越短,“日讲”也越来越敷衍。据正德大臣蓝东兴《明武宗评述》记载,在登基一个月后,经常日上三竿,皇帝还不起床。那些站在宫门前等候皇帝的仪仗队成员实在坚持不住,横七竖八地“坐卧任地”,三三两两地坐在那儿闲聊。那些太阳还没出来就进宫的大臣更是腰酸膝软,他们大多年事已高,“弃杖满地”,不断捋着胡子长吁短叹。威仪严整的朝堂一片狼藉,如同候车大厅。好不容易等到皇帝出来了,敷衍一个时辰,就早早宣布退朝。退朝不久,人们就会发现皇帝带领一队太监驰出宫门,或者去南苑打猎,或者去西海泛舟。

整个帝国都陷入了忧心忡忡之中。那些受先帝顾命的朝廷重臣更是心急如焚,片刻难安。在他们看来,大明王朝的前途已经岌岌可危。

在专制社会,皇帝对于整个国家的影响实在是过于巨大了。在中国式政治结构之内,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个人之手,天下所有重要事情都要由皇帝一人来决定,所谓“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整个国家的兴亡端在他一个人身上,他的任何一个细微的举动都会对天下产生重大影响。黑格尔认为,中国式专制的缺点在于,只有皇帝一个人对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其他人都缺乏责任心。皇帝必须担任这个庞大帝国的那个不断行动、永远警醒和自然活泼的“灵魂”。在《历史哲学》一书中,黑格尔如此说:“假如皇帝的个性竟不是上述的那一流——就是,彻底道德的、辛勤的、既不失掉他的威仪而又充满了精力的——那么一切都将废弛,政府全部解体,变成麻木不仁的状态。”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剑从天降
这是一个内测玩家带着角色数据乱入现实东汉末年的故事。开局中平五年大乱中的并州,这一年董卓还未进京,丁原还在路上,吕布尚未崛起,貂蝉正待长成。首先第一步,走吕布的路,让吕布无路可走。
历史 连载 210万字
晚明海枭

晚明海枭

朱楼醉茶
明末什么最重要?钱财!有钱才能爆兵,有兵才能争霸。所以林海早早就确立了目标,先垄断马六甲海峡以东的海贸,再殄灭建虏、扫清流寇,捎带手在东瀛南洋搞搞殖民。当然,还要把半截入土的大明埋了,新的帝国就建立在晚明的坟场上,充分吸收这具腐朽躯体中所蕴含的养分。商帮行会、市镇经济、侈丽风俗、市井文化……当晚明社会的这一切和具有海洋基因的新生政权相结合,这将是一个不一样的帝国。
历史 连载 42万字
将军的小公主

将军的小公主

插柳成荫
宴国皇家子嗣单薄,皇帝膝下目前只有一位长公主赵安玥。赵安玥受尽宠爱,顺风顺水的长到十五岁,正值及笄前后,大宴和大祁迎来战事,大宴连连败退,无奈投降。最终割三城,并忍痛将唯一的公主嫁给大祁将军顾淮景。*成婚当日,顾淮景回到洞房中,看到的就是一地狼藉。小公主身穿红嫁衣,站在洞房中,抬起下巴,朝他哼了一声“这个房间以后就是我的了,这里不欢迎你。”他笑了笑。*又横又怂不作死就不会死但明知会死还是要作死的小
历史 连载 90万字
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

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

不吃葱花
19世纪末,华工在美沦落为三等人。民间对华工的歧视与冲突越演越烈,袭击也逐渐增多。在旧金山的唐人街,大烟馆、赌档林立,堂口、会馆,鱼龙混杂。直到这一天,陈正威从船上下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喜欢这里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我跨过半个世界来这里,可不是为了来挖矿的。”
历史 连载 178万字
晋末长剑

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正如唐代诗人徐夤在《两晋》诗中所写的那般:“三世深谋启帝基,可怜孀妇与孤儿。罪归成济皇天恨,戈犯明君万古悲。”西晋得国不正,犯了太多错误,继承了东汉、三国以来的种种弊端。到了晋末,已经积重难返,亟待重新构建帝国的价值观及统治体系。但是“谁知高鼻能知数,竞向中原簸战旗”,历史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自作孽,不可活。穿越者来到逐渐崩溃的西晋末年,他所能做的是——先活下来。
历史 连载 374万字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人到中年纸老虎
1765年,周子布来到大幕将要拉开的南洋,他穿越成了河仙鄚家的子弟。在这风云激荡的前夜,他该如何整合纷乱的华人势力、对抗欧洲殖民者的压榨?甚至北望故国,神州陆沉的悲剧何时结束。嗯,不如定个小目标,先从娶华人英雄吞武里大帝郑信的女儿开始吧!
历史 连载 11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