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阁biquxiaoshuo.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周玉臣纳首不言,脸上却是毫不作伪的震动。
天授帝叹道:“去吧。只要你虔心做事,没有人能坏了你的前程。”
几日后。
周玉臣改内官监衔,升为右监丞,又授命佥押管事,为内官监佥书。一旬后,她将随同赵况、赵净两位皇子北上。闻人鹤为使者,一同出使蔑里干。
与此同时,潘处道的《请复燕云疏》也送到了皇帝的御案上。出乎意料的是,天授帝看完后,立即让内阁部臣进行了讨论。陈毓川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原因有四:
其一,收复燕云可减轻关防压力、减少军费开支;
其二,燕云两州,乃产马重地,大梁如果彻底失之,从此只能往番邦市马,授人以柄;
其三,潘处道奏报中,头一条就是镇抚之计,按眼下的情形,此人确实有化匪为兵的能耐;
其四,也是最关键的一条,潘处道立下军令状,说三年即可达成,并且所费不多。
天授帝没有马上否决。
他命令兵部尚书杨虚中与诸臣,仔细研读此疏,分析潘处道送上来的营阵图。并且,要在一个月内给出结论。
周炳喜不自胜,若真能收回云州,那么海洲、蔡州呢?大梁,本就是十四州啊!
他给周玉臣打点行李时,一会儿说“越往北边越冷,棉袍要多带几件”;一会儿又说“算了,鼓囊囊的谁耐烦带着?指不定就不需要去了”
最后,这个两鬓花白的老太监,怔怔地看着窗外,没来由道:“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周玉臣抱着满怀的棉衣,她从缝隙中,露出痞气的笑脸:“干爹,怎么今天轮到你有诗兴了?”
周燕官忧心忡忡,对于周玉臣的远行万般不舍,口中却调皮道:“老爹要咏月,你个呆子,怎么也不知道应和?还是我更机灵!”
说着,周燕官放下手中的药匣子,诵道:“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周炳脸上的悲意渐散。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