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6章 一林二虎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阁】地址:biquxiaoshuo.com
孟子曾与弟子景春有一段对话,在这段对话中,景春提到了两个人:“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在景春仰慕的话语中,公孙衍甚至是排列在张仪之前的,可以看出公孙衍在战国之际的知名度之高与影响力之强。
和张仪并列的,为什么不是与之相爱相杀的苏秦呢?
因为后世研究表明,苏秦和张仪根本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二人在战国舞台上活跃期相差约25年左右,25年是整整一代人的差距。
真实历史上,公孙衍出道还要早于张仪,堪称纵横家鼻祖级别的人物。
真正与“连横派”张仪打得有来有回的,是“合纵派”的公孙衍,而非苏秦。且公孙衍是能文能武型的人才,这一点是张仪所不能比拟的。
真实历史上,公孙衍曾担任秦国的大良造之职,当时秦国尚是十七级军功爵制,大良造排名爵位第一,是相当于山东六国相国的职位。
公孙衍在大良造的职位上,发起雕阴之战,大败魏将龙贾,可见其军事实力亦是不俗。
后来张仪入秦,得到秦王的信任,公孙衍受到排挤,方才出走魏国,担任了魏国相国一职。从此专心合纵抗秦,搞出相当大的动静,成为张仪的最大对手。
在魏国,公孙衍又与田需发生内斗,政争失败之后,他再次出走,又曾担任韩国相国,可见其在诸侯间炙手可热的地位。
有一点需要说明,公孙衍和张仪一样,也是魏国人。留不住人才、甚至逼走人才这一点,在魏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
这一世的时空里,魏王?依旧有着强大的思维惯性,公孙衍仍然没有逃脱被遗弃的命运,只是出走的对象,变成了汉国。
公孙衍主动提出西行入汉,这令魏?大喜过望。其实公孙衍早已看透了这个国家,早早离开此地,不失为上上之计。
魏王还给了公孙衍一个头衔:魏王全权特使,好让公孙衍心甘情愿地上路而去,也给自己留下一个好名声。
公孙衍一刻也不想停留,汉王一世英主,巴蜀之地收罗了多少降将,他相信以自己的才能,会在汉国的崛起进程中,博得一席之地。
公孙衍西入长安之后,果然受到汉王俱酒的礼遇。
其实,谈判条件中的“绑赴公孙衍入汉”,本身就是一个陷阱。
如果魏王真的将公孙衍绑了,那么天下英才必不复入魏,魏国将面临无人效忠、无才可用的地步;
而汉王早就知道公孙衍的才干,早有惺惺相惜、为我所用之意,公孙衍无论以哪一种手段入汉,都是汉国的胜利、魏国的损失。
目前汉国初建,疆域广袤,亟需能臣干吏,替王守土。像公孙衍这样的人才,不用可惜了。
且重用之后,也可以形成示范效应,招徕更多的天下英才进入汉国。
但鉴于公孙衍曾经在魏、秦之间反复横跳,且此人行事也相当意气,故而汉王将他安排到了西北部的匈奴故地,负责治理地方,彻底切断了他与中原诸侯的联系,也算是一种未雨绸缪吧。
在临行之际,汉王与公孙衍进行了一番对话。
汉王道:“公孙先生,魏王提出攻鲁城而付之于汉,此事如何?”
公孙衍对魏国还是有些恨铁不成钢,他长叹一声道:“大王妙计!汉不灭鲁,而鲁因汉而亡!”使一言不发。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捡垃圾》【盘锦大有小说】《大清话事人》【玄幻小说网】《这个武神太极端了》《欢迎来到我的地狱》《游戏搞到一个亿》《我逃了龙傲天他妈妈的婚》《这个明星塌房后业绩更强了》《天命之上》
《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阁biquxiaoshuo.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