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甜头与返家 (第1/2页)
搬书道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阁biquxiaoshuo.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382章
甜头与返家
好莱坞利用奥斯卡对于王皓的拉拢手段,其实在李鞍这位“前辈”的身上,已经是可见一斑。
若是细究李鞍的导演生涯,认真看过他所拍摄的电影,就会发现一条清晰且完整的,一个华夏文化人如何归化西方社会的路线。
看他最开始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
《推手》是围绕的父亲、儿子、儿媳展开,表现的是中美文化差异和华夏传统父子关系在西方背景下的矛盾。
《喜宴》是围绕父子关系,同性情人关系,假夫妻关系展开,将视角放在了“婚姻”这一命题上,依旧是表现华夏传统文化和西方背景的矛盾与冲突。
至于《饮食男女》,借“饮食”这一命题,围绕一位父亲和三个女儿的家庭故事展开,表现的是华夏传统家庭概念和西方“现代化”家庭概念之间的差异。
李鞍用这三部电影作为敲门砖,或许他在电影拍摄时并没有抱有什么不好的心思,但他这三部作品中对于传统“父权”的反抗,把“父权”局外化,本身就是契合西方思想的华夏文化解构。
反抗华夏文化的“父权”,这“父权”是什么?真的只是小到家庭吗?难道没有更大的,更需要反抗的“父”?
而且西方文化谈反抗“父权”本身就很可笑,西方反抗“父”,从来都不是彻底推翻“父”,否定“父”,而是取代“父”。
真要说起来,西方的“父权”压迫从始至终就不曾断绝过。
至于很多对李鞍【父亲三部曲】所赋予的中美文化沟通与交流,这就更是可笑了,纯属是某些人的自嗨。
要知道【父亲三部曲】可是李鞍在台省拍的,这电影受众是华人观众还是西方观众?这交流是让西方更了解华夏多一点?还是让华夏更能理解西方多一点?
西方人看完【父亲三部曲】,难道还真能理解华夏的文化,赞同华夏的刮痧、婚姻、家庭等观念?
还不是国人在看完【父亲三部曲】后在下面发表评论,说一些到人家地方要尊重对方的习惯,要入乡随俗的蠢话,人家欧美人可就没有入乡随俗的习惯,外国人来华夏娶妻也照样是不给彩礼。
而在【父亲三部曲】之后,《理智与情感》各种混乱的男女纠葛就不说了,这部李鞍试水好莱坞的电影工整但不具备代表性。
真正具有代表意味的,还是属于《断背山》和《卧虎藏龙》。
这其中前者用东方文化的含蓄、唯美来包装西方的同性文化,倒是在华夏收获了不少拥护者,却不知这只是一颗包裹着蜜糖的砒霜。
而后者,看似是在海外传播华夏文化,然而实际上《卧虎藏龙》这部电影本质上却是外中内西。
它为西方人慷慨地献上异国情调的大餐,满足西方人对东方的窥视欲望,但是它所展示的却是一个已经被西方文化结构化的江湖武侠世界,生产的是一种“东方人的东方主义”,将东方一直以来的“被注视性”掌握在西方的手中,是对看似根深蒂固东方主义的反抗。
或许有人会说,你不这样用西方文化解构,人家西方人怎么会看你的电影,关注你的思想呢?
就算是被解构了,就算是被扭曲了,人家西方人能够关注一下东方文化,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那也总归是好的吧。
会这么想,那就已经证明李鞍这种取巧的方法是成功的,因为其本质上和欧洲电影节影响华夏文化的手段一样,还是在争夺华夏文化的审美权。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桃花山刘家修仙传》《桃花山刘家修仙传》《变身齐天大圣,觉醒七十二变》《馥欲香片》《乃木坂的奇妙日常》《妖魔乱世,我能模拟修仙》《我的法宝能无限升级》《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转生哥布林,但母亲是白毛精灵?》《郎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