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的编制上 (第1/2页)
凝暮黄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阁biquxiaoshuo.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这天起,石城岛上紧张的春耕便是正式开始了,田间地头到处响起了军户们耕种的快乐歌谣:“春天到,风光好,哥哥弟弟把园浇。
爸爸种菜我挑水,春耕不分老与少。
要耕田,不用问,深耕土地多上粪。
多下本钱不吃亏,光长庄稼不长草。
庄稼不认爹和娘,精耕细多打粮,粮食打得成了堆啊,粮食打成了堆。”
负责民事的刘杰宗和农业专家孟学民到处紧张地督促百姓们干活,而石城军的那些战兵们,也是轮流下田去帮助家人干活,他们都是家内壮实的丁口,家内的顶梁柱,目前暂时没有战事,严亦飞也放他们回家去干活,家里活计离不了他们。
现在严亦飞的石城军,还是一支半脱产的军队。
当然他也希望自己的军队完全脱产,不过如果要脱产养这五百多名战兵,每月至少要给他们粮米一石,这样才能弥补因为他们不耕种所带来的家内丁口的损失,如此种种算下来,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在胡常平去登莱撒完了数千两银子之后,严亦飞手中的银子也不多了。
春耕过后,便是是追肥除草关键时期,人们常说“春雨贵如油”
,天启二年的春天雨水并不多,已经显露出一些小冰河时期的迹象了,所以田地还需要额外浇水。
不过好在严亦飞早已经组织了打井队在石城岛的地头已经打了灌井,所以水的问题才没有影响春耕的
进度。
……
不过很快的,严亦飞就不需要战兵们参加农耕了。
原因也很简单,由于朝鲜方面的不配合,再加上朝廷的救助不及时等问题,此时的东江本部,在朝鲜和皮岛等地的百姓,又闹起饥荒来了。
此时的东江镇虽然已经独立开镇,朝廷的第一批饷银也已经发了下来。
不过在龙川之战之后,东江军的名声大振,有越来越多的辽东百姓趁着夜晚渡过鸭绿江前来投靠毛文龙。
也因此,东江本部需要供养的辽东百姓很快增长到了五万多人。
相比于这庞大的百姓人数,朝廷第一批发下来的三万两银子显得如此的杯水车薪,所以毛文龙也不得不向继续石城岛、大、小长山岛、獐子岛等几个大岛输送百姓,以缓解东江本部的压力。
随着王辅一趟趟的运输,经过刘杰宗和梁然等人的统计,这一次新到达石城岛百姓的人数很快增加到了三百九十八户,两千一百零六人,这些人同样是男女老弱都有。
这样的话,算上之前范思达搬迁到石城岛上的两个村子,以及偶尔有胆大之人渡海来投靠的,石城岛上的百姓总人数已经突破了七千大关。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