狴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阁biquxiaoshuo.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总有一些往事,我们无法忘怀。——黎又春
又春出生在j市,中国相对落后的一个小城市。
初三那年,全市有了第一家肯德基,同桌俞小凡全家在料峭春寒中等了两个小时,最终因为排队的人实在是太多,只能无奈离开。
两个星期后,俞小凡兴高采烈告诉又春,她终于吃上了传说中的肯德基。
“之前只在电视上看过呢!”
俞小凡非常兴奋。
她不知道,她的同桌黎又春,家里没有电视机。
总有一些家庭,虽然是城市户口,却穷得让人难以想象,比如黎又春他们家。
黎又春的爸爸黎大诚是电厂的普通织工,妈妈郑红梅初中毕业,以前在一家毛纺厂上班,厂子经营不善倒闭了,郑红梅只能在街边卖馒头。
又春的妈妈郑红梅是个实在人,时下很多买馒头的都用硫磺熏一下,硫磺熏过的馒头白白的,特别好看,郑红梅却从来没有这样做过,她做的馒头有点发黄,样子不算特别美观,但是因为用料实在,价格也公道,吃起来像是自家做的,大家又都是老街坊邻居,知道郑红梅下岗供着儿子读书,也乐意买她的馒头。
夫妻俩收入加在一起,日子也算过得去。
不过,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两年前,黎又春的爷爷患上肺癌,一年前,奶奶查出了尿毒症,为了给二老治病,家里掏空了所有积蓄,能卖的都卖了,还欠了亲戚朋友好多钱。
很多亲戚朋友私下都劝黎大诚,二老都这个年纪了,干脆别治了,好吃好喝伺候着,将他们送走得了,你还有老婆孩子要养呢。
黎大诚却是个拧种,他偏不。
他将郑红梅藏起来的存折从家里偷出来,取钱给自己父母治病,最开始,黎大诚还偷偷摸摸地,怕妻子郑红梅察觉,取得都很少,后来发现郑红梅并没有发现折子被人动过,干脆将折子里的钱都取了出来。
当郑红梅知道后,折子上就还剩几百块。
连儿子又春来年的学费都不够。
东窗事发后,是无休无止的争吵。
郑红梅对着丈夫又捶又闹:“那里面也有我的钱,我一天拼死拼活做馒头,一毛一毛攒的,你凭什么动我的钱。”
黎大诚一边躲避妻子的撕打,一边对吼:“你赚的那点钱也是钱,什么你的钱,你哪有钱!”
郑红梅使劲儿捶打黎大诚,大声嚷嚷:“你把钱都花了,咱儿子以后怎么办,又春,你有没有提他想过。”
黎大诚也嚷嚷:“你要让我眼睁睁看着我爸妈死?你的心怎么这么毒!”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