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登高4 (第1/4页)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阁biquxiaoshuo.com
洛阳。
李白对此非常不屑:“哼,我当日在长安便是看不惯李林甫口蜜腹剑的样子,权奸误国,竟使模母衣锦,西施负薪,可悲可恨!"
杜甫也没想到还会有这样荒唐的事,不过他犹有幻想:“陛下看到水镜,应该会引以为戒,惩处李林甫,不被他蒙骗吧!"
李白没有说话,他说不了解李隆基,但他了解自己。
水镜上说后来的他选择离开长安,那必然是李隆基与他所想的明主相去甚远,也难见转变。
就算处理了一个李林甫,难保不会还有张林甫吴林甫的。
【这次考试彰显了唐王朝的政治不再清明,权臣只手遮天,君主荒唐昏聩,可这时的杜甫能说什么呢?他只好悲愤咽下。
参加那场考试的,除了杜甫,还有元结和孔巢父。
元结,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是元稹、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先声,普在安史之乱中募兵抵抗叛军,保全十五城。
]
刘彻又开始酸了:“能写诗能守城,这样的人才不要可以给朕。”
李隆基能不能不要这样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豪政也不理解:"后世的皇帝这么不将人才当回事吗?"李世民又急又气:“这还能叫野无遗贤?!”
青史留名是何等难事,不说杜甫,那元结、孔巢父能留下名字,可见才华了得,名世的就有三个,其他人呢?
“科举选才何等大事,竟被当成儿戏,他耽误的不仅是天下士子么还有大唐江山!”
房玄龄等人心里也颇有不乐,前些日子他为科举事宜夙兴夜寐,付出不少心血,如今看玄宗与李林甫把科考当儿戏,就像自己的半个孩子被糟蹋了似的。
但李隆基到底是大唐的君王,陛下骂得,他们却骂不得。
杜审言满腔怒火:“李林甫这个老贼,也敢欺负我的孙子,让我遇到看我不打死你!”
本来也有些生气的杜闲:"好像,本来也遇不到吧?"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