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豆卢著,另一个叫晏敬则。
豆卢著,时任神策军都虞侯,其职责是秘密纠察文武百官的过失。由他来提出指控,可谓顺理成章,很容易让人采信。
晏敬则,宦官,专门负责为十六宅宗室亲王的府邸群采办物品。郑注交给他的任务是由他以自首的方式出面举证,证明宋申锡曾授意亲信幕僚王师文与他暗中结交,从而通过他向漳王李凑传达拥立之意。
一张天罗地网就这么撒了下来,可此时的文宗和宋申锡却对此浑然不知。
他们仍然以为,剪除宦官的绝密计划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
他们仍然相信,肩负重任的王璠马上会给他们带来胜利的消息
太和五年公元831年二月二十九日,王守澄匆匆入宫,向天子李昂禀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神策军都虞侯豆卢著指控宋申锡,说他阴谋拥立漳王李凑为天子,而且证据确凿。
这一刻,文宗李昂目瞪口呆。
完了,彻底完了
李昂痛苦地意识到自己半年多来苦心制订的除阉计划,已经在这一刻宣告流产了。
因为,无论宋申锡谋反是真是假,这个人都已经不能再留。原因很简单,如果宋申锡真的想谋反,他固然该死;就算他是被诬陷的,也足以证明计划已经泄露,所以王守澄才会迫不及待地对他下手。倘若真的是后者,那宋申锡就更不能留。
没得选了,就算明知道宋申锡是被陷害的,此刻的李昂也只能壮士断腕、丢卒保车,否则很可能陪着宋申锡一块完蛋。换句话说,他必须毫不犹豫地牺牲宋申锡,以此向王守澄谢罪,求得宦官集团的宽宥和谅解,才能勉强自保。
王守澄细细玩味着天子的表情,心里掠过一丝冷笑。他当场向文宗提出,要亲自带领两百飞骑去把宋申锡满门抄斩。
李昂茫然无措地看着王守澄,无奈地点了点头。
关键时刻,另一个宦官马存亮站了出来,极力反对王守澄的提议。他说:“未经查实而诛杀宰相满门,必将引起京师大乱臣建议,应该召集众宰相就此事举行廷议。”
马存亮也是一个元老级宦官,资历并不比王守澄浅,而且曾经救过敬宗皇帝一命。王守澄尽管极为不悦,也不便发,只好悻悻罢。
李昂闻言,顿时庆幸不已,自己身边总算还有一个宦官保持中立,没有被王守澄收买,真是谢天谢地
文宗随即传诏,命宰相们到延英殿廷议。
而直到此刻,宋申锡依然蒙在鼓里。当他跟其他三位宰相一起进入宫门时,忽然被传诏宦官拦住了去路:“圣上所召的人中,并无宋公。”
宋申锡懵了。
但是,凭着起码的政治嗅觉,他也能意识到大事不好了。
他知道王璠肯定把自己卖了,而且顺带着把天子也给卖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